学习机器学习:聚类算法原理解析

晨曦微光 2020-06-25 ⋅ 16 阅读

1. 引言

随着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的一种基本技术,旨在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于对数据进行理解和分析。本文将介绍聚类算法的原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应用聚类算法。

2. 聚类算法概述

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即在训练集中没有标记数据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聚类算法的目标是使得同一类别的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尽可能高,而不同类别之间的样本的相似性尽可能低。

常见的聚类算法有K-means算法、层次聚类算法、DBSCAN算法等。本文将以K-means算法为例进行解析。

3. K-means算法原理

K-means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 随机选择K个初始中心点(K为预设类别的个数);
  • 计算每个样本与各个中心点的距离,并将其归类到距离最近的中心点所代表的类别中;
  • 对每个类别中的样本重新计算中心点(取该类别下所有样本的均值);
  • 重复上述两步,直到中心点不发生显著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K-means算法收敛后,即得到了聚类结果。其中每个样本都被分配到了一个类别中,并且每个类别都有一个中心点代表。

4. 应用实例

为了更好理解K-means算法的应用,我们以一个简单的实例加以说明。

假设我们有一组包含了50个人的数据集,其中包括了年龄和收入两个属性。我们希望通过聚类算法将这些人划分成不同的群体。

根据K-means算法的原理,我们可以选择K=3(表示划分成3个群体)。通过迭代计算,最终得到了3个中心点和每个个体的类别信息。

最终的聚类结果如下:

  • 群体1:平均年龄30岁,平均收入3万元;
  • 群体2:平均年龄40岁,平均收入5万元;
  • 群体3:平均年龄25岁,平均收入2万元。

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K-means算法成功地将数据集划分为了不同的群体,并且每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特征。

5. 总结

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无监督学习方法。本文以K-means算法为例,介绍了聚类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实例。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解析,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聚类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全部评论: 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