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浏览器缓存机制与策略

温暖如初 2019-09-16 ⋅ 18 阅读

浏览器缓存是指浏览器在首次加载网页后将一些资源保存到本地,以便在后续的访问中能够提供快速的响应时间和降低网络传输的开销。了解浏览器缓存机制和策略有助于优化网页性能和用户体验。

缓存机制

浏览器缓存机制是指浏览器判断某个资源是否应该从缓存获取还是从服务器重新获取的策略。下面是常见的缓存机制:

  1. 强缓存:当浏览器发起请求时,如果返回报文头中包含Cache-Control或Expires字段,并且资源的缓存时间未过期,浏览器会直接从缓存中获取资源。Cache-Control字段的值可以是public(任何地方的缓存都可以存储)、private(只允许客户端缓存,不允许中继缓存存储)、no-cache(客户端必须与服务器确认资源是否过期后才能使用缓存)、no-store(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缓存存储)等。

  2. 协商缓存:当资源的缓存时间已过期或者强制刷新时,浏览器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并将上次服务器返回的ETag或Last-Modified字段存储在请求报文头中。服务器根据这些字段判断资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未变化,则返回304状态码,告诉浏览器可以继续使用缓存中的资源,否则返回新的资源。

缓存策略

缓存策略是指开发人员根据网页特点和需求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用于控制缓存行为和优化性能。下面是常见的缓存策略:

  1. 资源文件版本号:通过在资源文件的URL后添加版本号(如css/style.css?v=1)或者对资源文件进行重命名,可以达到更新文件后更改版本号的目的,从而使浏览器重新加载最新的文件。

  2. Cache-Control配置:根据资源的特性和实际需求,合理配置Cache-Control字段的值,以控制缓存时间和可访问的范围。

  3. 图片懒加载:将页面内的图片标签的src属性设置为占位符或空字符串,然后通过JavaScript在特定条件下再将图片的src设置为真实的URL,以延迟加载图片,提高页面加载速度。

  4. 缓存预加载:对于一些即将使用的资源文件,可以提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