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机器学习中的聚类分析算法原理

蓝色海洋之心 2019-09-21 ⋅ 17 阅读

聚类分析是机器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它通过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簇,以揭示数据中的内在结构。聚类分析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本文将为大家揭秘聚类分析算法的原理以及常见的算法模型。

聚类分析算法原理

聚类分析的目标是通过计算样本之间的相似度,将相似的样本分到同一个簇中,从而实现样本的聚类。聚类分析算法有许多不同的原理和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聚类分析算法。

K-means算法

K-means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分析算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样本分为K个簇,使得同一簇内的样本之间的距离尽量小,而不同簇之间的距离尽量大。具体来说,K-means算法的步骤如下:

  1. 随机选择K个样本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
  2. 计算每个样本与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将样本分配到距离最近的簇。
  3. 根据每个簇中的样本重新计算聚类中心。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改变或达到预定的迭代次数。

K-means算法的优点是简单、高效,并且易于理解。然而,该算法对K值的选择非常敏感,且只适用于处理欧氏距离度量的数据。

层次聚类算法

层次聚类算法不需要预先确定聚类的个数,而是通过计算样本之间的相似度来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地构建聚类层次。具体来说,层次聚类算法的步骤如下:

  1. 将每个样本作为一个初始的簇。
  2. 计算两两样本之间的相似度。
  3. 将最相似的两个样本或簇合并为一个新的簇。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所有样本都被合并为一个簇或达到预定的聚类个数。

层次聚类算法的优点是不需要预先知道聚类的个数,并且能够构建出样本之间的相似度层次结构。然而,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尤其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

密度聚类算法

密度聚类算法基于样本之间的密度来进行聚类,而不是通过距离来划分样本。具体来说,密度聚类算法的步骤如下:

  1. 随机选择一个样本作为种子点。
  2. 找到种子点周围半径Eps内的所有样本,将其加入到一个新的簇中。
  3. 扩展该簇,如果一个样本的密度达到预定的阈值MinPts,则将其加入到该簇中。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所有样本都被标记为已访问。
  5. 将未被标记的样本划分为噪声或新的簇。

密度聚类算法的优点是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并且对离群点具有一定的鲁棒性。然而,该算法对参数的选择比较敏感,且对数据的密度分布要求较高。

总结

聚类分析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常用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它通过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划分为不同的簇,揭示数据中的内在结构。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聚类分析算法,包括K-means算法、层次聚类算法和密度聚类算法。每种算法都有自己的原理和特点,选择适合的聚类算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数据属性。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聚类分析算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全部评论: 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