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缓存:ETag机制的原理与使用

算法之美 2021-04-07 ⋅ 22 阅读

什么是HTTP缓存?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缓存是Web性能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允许浏览器在后续请求中存储并重用资源,而无需重新下载或请求服务器。当用户再次访问同一个网页时,浏览器可以从缓存中加载页面的组件,从而实现更快速的加载速度和减少带宽消耗。

为什么需要HTTP缓存?

  1. 提高页面加载速度:通过将页面的组件存储在本地,减少了从服务器获取资源所需的时间和带宽消耗。
  2. 减少服务器压力:如果浏览器可以直接从缓存中加载页面组件,服务器的请求量将会减少。
  3. 降低消耗:减少了网络传输的数据量,从而节省用户和服务器的带宽消耗。

缓存机制种类

在HTTP缓存中,常用的缓存机制有两种:强缓存和协商缓存。

强缓存

强缓存是指在浏览器发起请求之前,先检查缓存中是否存在该资源的副本,如果存在且未过期,则直接使用缓存的资源,不发送请求到服务器。

缓存控制指令

在HTTP请求头中,可以通过设置"Cache-Control"指令来控制缓存的行为。

  • "Cache-Control: max-age":指定资源的有效期,单位为秒。例如,"Cache-Control: max-age=3600"表示资源在请求后的3600秒内有效。
  • "Cache-Control: no-cache":代表强缓存失效,每次请求都需要向服务器发起验证。
  • "Cache-Control: no-store":禁止缓存。

协商缓存

如果强缓存失效,浏览器将发送请求到服务器,并带上一些与缓存相关的请求头,服务器会根据这些请求头判断资源是否发生过改变。如果未发生改变,服务器将返回"304 Not Modified"响应,告诉浏览器可以使用缓存资源,而无需重新下载。

ETag机制

ETag(实体标签)是协商缓存机制中常用的一种验证方式。它是服务器根据资源的内容生成的唯一标识符。当浏览器发送请求时,会在请求头中带上"We If-None-Match"字段,其值为之前缓存的ETag。服务器根据比较请求头中的ETag和当前资源的ETag,如果相同,则返回"304 Not Modified",否则返回资源内容和新的ETag。

ETag机制的原理与使用

ETag的生成

服务器可以使用不同的算法来生成ETag值,常见的方式包括:

  1. 将资源的内容使用哈希算法计算得到。
  2. 使用版本号、最后修改时间等信息来生成ETag。

服务器设置ETag

在服务器端,可以通过发送"ETag"响应头来设置资源的ETag值。例如:

HTTP/1.1 200 OK
ETag: "123456"

客户端发送ETag

在浏览器发起请求时,可以通过发送"We If-None-Match"请求头来传递之前缓存的ETag。例如:

GET /resource HTTP/1.1
Host: example.com
We If-None-Match: "123456"

服务器验证ETag

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后,会将请求头中的ETag与当前资源的ETag进行比较。如果相同,服务器返回"304 Not Modified",否则返回新的资源内容和新的ETag。

优势与注意事项

ETag机制相对于修改时间机制来说更精确。它可以根据资源的内容生成唯一的标识符,即使资源的内容相同但修改时间不同,ETag也能识别出差异。然而,ETag机制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

  • 需要服务器计算ETag,并且对资源的计算密集型的操作,可能会对服务器性能造成一定影响。
  • 如果资源被多个服务器生成,每个服务器会得到不同的ETag,这可能会导致缓存不命中。
  • 有些服务器配置不正确,导致ETag每次都不同,这将导致缓存不起作用。

总结

HTTP缓存是Web性能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提高页面的加载速度、减少服务器压力和网络消耗。ETag机制作为协商缓存的一种验证方式,可以根据资源的内容生成唯一标识符,从而精确识别资源是否发生过改变。然而,ETag机制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服务器配置正确来保证缓存正常工作。

参考


全部评论: 0

    我有话说: